校園新聞

【新進人才說(一)】賈紅磊、宋文杰

2016-05-11 16:39 文/宣傳部(青教部) 人事處 圖/宣傳部 學生記者阮昊 點擊:[]

編者按:學校綜合實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為貫徹落實“創(chuàng)新、開放、共享,學科、人才、質量”六大辦學理念,經校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最終審定,我校日前公布首批遴選的“青年拔尖人才”及“高水平博士人才”名單。為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做好團結、引領、服務工作,營造“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氛圍,開設【新進人才說】專欄,介紹學校新引進的高水平人才的風采,激勵廣大師生員工為實現(xiàn)建設綜合實力位列省屬高校前列、國內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發(fā)展目標貢獻聰明才智。                                                                                                                                                                        

“高水平博士人才”——賈紅磊

           

個人簡介    

賈紅磊,女,19853月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市。主要研究方向為逆境條件下植物細胞壁發(fā)育。主持中國博士后面上項目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一項(第二參與人)。近五年,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一區(qū)文章兩篇(一篇為nature子刊,一篇為本領域的Top期刊),并列第一作者發(fā)表SCI一區(qū)文章三篇。  

來校感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植物在重金屬富集、重金屬污染修復方面的研究工作上。努力將環(huán)境問題與生物技術進行良好的結合,利用生物技術手段從機理機制方面解決環(huán)境中存在的問題。

工作學習經歷  

2008/092013/12,博士(碩博連讀),蘭州大學植物學  

2014/032016/03,博士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6起,副教授,陜西科技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huán)境科學系  

研究領域或方向

主要致力于植物細胞骨架與植物生長發(fā)育、逆境條件下植物細胞壁的合成與發(fā)育的研究工作。

主要學術成果  

目前,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一區(qū)文章兩篇:一篇為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SCI. IF=5.578),一篇為本領域的Top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SCI. IF=4.573);并列第一作者發(fā)表SCI一區(qū)文章三篇:Plant Cell Reports,(IF=3.071)Protoplasma,(IF=2.651);Plant Physiology Biochemistry,(IF=2.775)

代表性論文:  

[1]Hydrogen sulfide modulates actin-dependent auxin transport via regulating ABPs results in changing of root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2]Arabidopsis CROLIN1, A Novel Plant Actin Binding Protein, Functions In Cross-Linking and Stabilizing Actin Filaments.

科研項目:  

[1]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7批面上項目ABA調節(jié)擬南芥CesA3磷酸化影響纖維素合成的機制研究. 主持人 2015M572599)(已結題)  

[2]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硫化氫通過調節(jié)生長素運輸影響擬南芥主根生長的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 第二參與人(31400246,2015-2017(在研)

[3]參與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青年項目:CESA3蛋白磷酸化調節(jié)擬南芥根毛生長發(fā)育的機制研究.第二參與人(2015JQ30872015-2017)(在研)

“高水平博士人才”——宋文杰

個人簡介    

宋文杰,19879月出生,漢族,祖籍河南周口,中共黨員。主持西北工業(yè)大學校級基金1項,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4項。共發(fā)表SCI論文7篇,SCI影響因子總和為21.593,其中第一作者4篇,包括JCR一區(qū)論文1篇,二區(qū)1篇,三區(qū)2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為6.217SCI影響因子總和為13.724,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2項。  

來校感言  

我將繼續(xù)發(fā)揚樸實的作風,誠實守信,踏實工作,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在追求學問和事業(yè)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在材料加工工程領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工作學習經歷  

2009/09 – 2010/09,碩士,西北工業(yè)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yè)  

2010/09 – 2016/03,博士,西北工業(yè)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yè)  

2016起,副教授,陜西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材料加工工程系  

 研究領域或方向  

博士論文工作主要為鎂基儲氫合金相形成機制和吸放氫性能方面的研究,包括鎂基儲氫合金的制備、非晶和納米晶化、合金化、微結構、顯微組織、相形成機制、吸放氫熱力學和動力學。  

 主要學術成果  

目前在能源和材料科學領域權威雜志J. Power Sources (SCI. IF=6.217), RSC Adv. (SCI. IF=3.840) , Mater. Lett. (SCI. IF=2.489), J. Hydrogen Energy (SCI. IF=3.313), Appl.Surf. Sci. (SCI. IF=2.711)等發(fā)表論文7篇,IF總和為21.593,第一作者4篇,IF總和為13.724  

   代表性論文:  

    [1]W.J. Song, J.S. Li, T.B. Zhang, H.C. Kou, X.Y. Xue. Microstructure and tailoring hydrogenation performance of Y-doped Mg2Ni alloy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4, 245: 808-815 (SCI: 000325234500103  EI: 20133216598433)

    [2]W.J. Song, J.S. Li, T.B. Zhang, X.J. Hou, H.C. Kou.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etrahedral MgYNi4 phase. Materials Letters. 2015, 145: 193-196 (SCI: 000351980700050  EI: 20150700520668)

    [3]W.J. Song, J.S. Li, T.B. Zhang, X.J. Hou, H.C. Kou. Dehydrogen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hydrogenated magnesium-nickel-yttrium melt-spun ribbons. RSC Advances. 2015, 5(67): 54258-54265 (SCI: 000356865500035  EI: 20152600980321)      

    科研項目:  

    [1]主持西北工業(yè)大學博士論文創(chuàng)新基金1項:Mg基非晶儲氫合金吸放氫機理研究(2011.1-2014.12)(已結題);  

   [2]參與國防基礎科研項目1項:新型×××合金與×××材料制備新技術(2010.6-2014.12)(已結題);    國家重大專項項目2項:×××螺栓疲勞性能研究(2010.11-2011.12)(已結題),××和××缺口敏感性研究(2011.10-2012.10)(已結題);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Mg基非晶/納米晶合金的吸放熱/動力學調控(2014.01-2016.12)(在研)。  

  發(fā)明專利2項:

  [1]一種鎂--釔儲氫合金薄帶及其制備方法;  

   [2]一種 Mg-Ni-La 基復合儲氫合金粉及其制備方法  

    參加第五屆世界氫技術大會、第十二屆國際清潔能源會議和第十二屆全國氫能會議暨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氫能研討會并作口頭報告。

(核稿:崔楠 編輯:杜楊 學生編輯:康松磊 夏艷)
 

上一條:【共青團員標兵風采】(一):馬向東、林雅 下一條:我校首屆“創(chuàng)意杯”校園文創(chuàng)設計大賽落幕